云州龙门镇韩母刘孝节卷

韩家门外立双楹,丹染旌书照路明。
此媪何如陶母传,诸郎具是董生行。
春泉跃鲤饶佳味,晓树啼乌有喜声。
孝节从来贫始见,秦台那用筑怀清。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云州龙门镇一位姓韩的老太太(刘氏)的感人故事,歌颂她坚守孝道和节操的美德。

前两句描写韩家门前的景象:门口立着两根红漆柱子,朝廷表彰的锦旗鲜艳夺目,照亮了整条路。这说明韩母的品德得到了官方认可,非常荣耀。

中间四句用对比手法突出韩母的伟大: - 拿她和历史上著名的贤母"陶母"相比,说她的儿子们个个都像汉代大儒董仲舒一样品行端正。 - 家里虽然清贫,但春天能吃到鲜美的鲤鱼(暗含"卧冰求鲤"的孝道典故),清晨听到喜鹊报喜的叫声,说明美德带来了福报。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真正的孝心和节操往往在贫困中更能显现。不需要像秦始皇那样筑高台来标榜清白("怀清台"典故),平凡人的坚守更可贵。

全诗通过家门口的荣耀景象、历史典故的对比、生活细节的描写,层层递进地塑造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形象。告诉我们:高尚品德不在于富贵显达,而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坚守。

张翥

张翥(1287~1368) 元代诗人。字仲举,晋宁(今山西临汾)人。少年时四处游荡,后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十分勤奋。其父调官杭州,又有机会随仇远学习,因此诗文都写得出色,渐有名气。张翥有一段时间隐居扬州,至正初年(1341)被任命为国子助教。后来升至翰林学士承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