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中峰登水明楼

闲寻松下径,更上水明楼。
空翠诸峰滴,寒泉众壑流。
风生丛竹响,雨霁白云收。
拟托东林社,常从慧远游。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山游玩的闲适心境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全诗就像一幅动态的山水画卷,用简单明快的语言勾勒出清新自然的山景。

前两句写诗人悠闲地沿着松树下的小路漫步,登上了名为"水明楼"的观景处。这里的"闲寻"二字透露出诗人轻松自在的心情。中间四句用四个生动的画面展现山中美景:群峰青翠欲滴,山谷间清泉流淌,竹林在风中沙沙作响,雨后天晴白云渐渐散去。这些描写调动了视觉(空翠)、听觉(响)、触觉(寒)等多重感官,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最后两句借用"东林社"(东晋高僧慧远在庐山创建的白莲社)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想要追随古代高僧慧远,过上隐居修行的生活。这种对超脱尘世的向往,与前面描绘的清净山景自然呼应,展现了古代文人典型的隐逸情怀。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写景由近及远,动静结合,最后巧妙地将眼前景与心中情融为一体,展现了山水之美与隐逸之趣的完美结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