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入广州舍于南村新居
我行蚁旋磨,君居鸠移巢。
萍流大海中,浩浩还相遭。
初寻门巷殊,渐入花树交。
空斋识旧榻,细雨清尘寮。
几间纷毫素,屋后堆芳醪。
云知子当来,以此为久要。
我已决归计,春风感柔条。
愧君惓惓意,且复同寂寥。
同声二三子,过语不俟招。
愿挥鲁阳戈,回夜长为朝。
萍流大海中,浩浩还相遭。
初寻门巷殊,渐入花树交。
空斋识旧榻,细雨清尘寮。
几间纷毫素,屋后堆芳醪。
云知子当来,以此为久要。
我已决归计,春风感柔条。
愧君惓惓意,且复同寂寥。
同声二三子,过语不俟招。
愿挥鲁阳戈,回夜长为朝。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重访广州老友新居时的感慨,用生活化的比喻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友情与人生际遇。
开头用"蚂蚁绕磨盘""斑鸠换巢穴"比喻自己和朋友各自漂泊的生活状态,就像浮萍在大海中偶然重逢。刚到朋友新家时有点陌生,但渐渐被院中交错的花树吸引,发现空房间里还保留着旧日的床榻,细雨洗净了尘埃——这些细节透露出老友特意为他保留的温情。
屋里散落着书画稿纸,后院堆着美酒,朋友早准备好一切等他到来。但诗人内心矛盾:虽然感动于春风吹拂柳条的生机,也感受到朋友挽留的诚意,却已决定要回乡。他惭愧无法回应朋友的热情,只能一起享受这份安静的相聚。
最后一段最动人: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请自来,大家畅所欲言。诗人甚至幻想能像神话中的鲁阳公挥戈让太阳不落山那样,把夜晚拉长变成白昼——这个夸张的想象表达了他渴望延长这美好时光的心情。
全诗妙在把日常重逢写得充满戏剧性:新居里的旧物、细雨中的酒香、不约而至的朋友,这些画面交织出友情的温暖。而"愿把黑夜变白天"的浪漫幻想,让普通的朋友聚会瞬间有了神话色彩,透露出中年人难得的孩子气。
赵执信
赵执信[shēn](1662~1744)清代诗人、诗论家、书法家。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知如老人。山东省淄博市博山人。十四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十八岁中进士,后任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洪升所作《长生殿》戏剧,被劾革职。此后五十年间,终身不仕,徜徉林壑。赵执信为王士祯甥婿,然论诗与其异趣,强调“文意为主,言语为役”。所作诗文深沉峭拔,亦不乏反映民生疾苦的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