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夏日田园画面,语言清新自然,充满生活气息。
前两句"五月新苗绿上衣,农人占雨候荆扉"写的是五月的田野景象:嫩绿的秧苗像给大地披上了绿衣,农民们站在柴门边观察天气,盼望着下雨。这里通过"绿上衣"的比喻,把静止的秧苗写得活泼生动,而农民"占雨"的细节则展现了农事生活的真实场景。
后两句"黑云合处斜光露,无赖蜻蜓千百飞"转向描写天气变化:乌云密布的天空突然透出一缕阳光,成群的蜻蜓在田间肆意飞舞。诗人用"无赖"来形容蜻蜓,不是贬义,而是带着宠溺的口吻,仿佛在说这些调皮的小家伙。这种拟人化的写法让画面顿时活泼起来。
整首诗就像用文字拍下的短视频:先是一个广角镜头展现田野全景,然后聚焦到农民的特写,最后镜头摇向天空,捕捉云缝中的阳光和飞舞的蜻蜓。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把夏日农村最常见的景象写得趣味盎然,让读者仿佛能闻到泥土的芬芳,听到蜻蜓振翅的嗡嗡声。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