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名为《出郊再用韵赋三解》,从题目可以看出,诗人是应某种韵律写下了三首诗的第二首。诗中描绘了郊外的秋景,并借景抒发了一些个人感慨。
首句“此时尉侯迭专官”,诗人借用“尉侯”(古代官职名)来象征那些新上任的官员,表达了一种频繁更替、新官到任的场景。接着“木落郊空最好看”,描绘的是秋天郊外的景象,落叶飘零,天空显得格外开阔,景色十分宜人。
接下来,“海桧不为时节改,岩花未觉色香残”,诗人通过具体景物来表达一种自然恒常不变的精神。海桧指海边的古柏,岩花指岩石缝隙中的野花。这两句说,这些树木和花朵不因时节的变化而改变它们固有的姿态和色彩。
“明堂柱下捐樗散,清庙笾中荐豆乾”,这两句用到了古代建筑中的象征意义。“明堂”和“清庙”都是指重大的建筑,代表严肃和庄重的意义。“樗散”是质地疏松的木头,通常用于普通建筑,这里用来比喻被废弃或忽视;“笾”是古代祭祀时用来盛放祭品的竹器,这里用来指祭祀的祭品。“豆乾”则是表示祭品已经干燥,不再新鲜。这两句可能在表达一种对于重要场合和仪式的重视,以及对传统价值的推崇。
最后两句“天地无私能物物,飞蚊终是负山难”,诗人感慨天地对万物都一视同仁,但飞蚊这种微小的生物想要承载起大山般的重量是根本做不到的。最后一句借用飞蚊和大山的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哲理思考:有些东西天生就超出了它的能力范围,强求是徒劳的。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郊外景色的描绘和自然现象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思考,同时也包含了一种对自然规律和个体能力的深刻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