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好的,以下是对《尤尚书挽诗》的分析,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这首诗是在哀悼一位去世的尚书,名叫尤某。诗人用富有感情的语言,描述了尤尚书的去世对于世人,特别是文化和学术领域的影响。
1. “今岁何迁次,乾坤失巨人。”
今年为何会有这样的变迁,世界上失去了一位重要的人物。这里用“迁次”表示变化,“乾坤”即世界,“巨人”则形象地描绘了尤尚书在世人眼中的重要地位。
2. “老生啼坏木,后学叹迷律。”
经验丰富的老者失去了导师,如同坏木中的啼声一般哀伤;后来学习的人失去了指引,对于学术和礼仪感到迷茫。这里用“老生”比喻经验丰富的人,“后学”代表后来学习的人,“迷律”则暗指学术和礼仪上的困惑。
3. “四海人才谱,三朝礼乐臣。”
尤尚书在四海之内都有名声,他是三朝的礼仪和音乐之臣。这两句赞美了尤尚书在学术和文化领域的贡献和地位。“四海人才谱”意味着他的名字和贡献被广大地区的人们所知道和记住,“三朝礼乐臣”则表明他在多个朝代的礼仪和音乐方面都有深厚的造诣和贡献。
4. “并将文献去,谁与觉斯民。”
他的去世,带走了他的文献和学问,那么谁来引领民众呢?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尤尚书去世的深深遗憾和对其学问的珍视。他的文献和学问对于人们来说是非常宝贵的,他的离世意味着这些宝贵的知识可能会消失,而谁会来接任他,继续引导民众呢?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对尤尚书去世的哀悼和对其在学术和文化领域贡献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文化和学术发展的担忧和期待。
项安世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