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寄平原颜太守

皇皇平原守,驷马出关东。
银印垂腰下,天书在箧中。
自承到官后,高枕扬清风。
豪富已低首,逋逃还力农。
始余梁宋间,甘与麋鹿同。
散发对浮云,浩歌追钓翁。
如何顾疵贱,遂肯偕穷通。
耿介出宪司,慨然见群公。
赋诗感知己,独立争愚蒙。
金石谁不仰,波澜殊未穷。
微躯枉多价,朽木惭良工。
上将拓边西,薄才忝从戎。
岂论济代心,愿效匹夫雄。
骅骝满长皂,弱翮依彫笼。
行军动若飞,旋旆信严终。
屡陪投醪醉,窃贺铭山功。
虽无汗马劳,且熟沙塞空。
去去勿复道,所思积深衷。
一为天涯客,三见南飞鸿。
应念萧关外,飘飖随转蓬。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高适写给好友颜真卿(时任平原太守)的一封深情"书信",通过质朴的语言展现了两人跨越阶层的真挚友谊,同时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
1. 赞美好友政绩(开头到"逋逃还力农")
用"银印垂腰"形容颜太守的威严,说他到任后轻松治理地方,让富豪低头服软,逃亡的百姓都回乡种地。就像现代人夸朋友:"你当官后雷厉风行,把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

2. 回忆贫贱之交("始余梁宋间"到"遂肯偕穷通")
诗人回忆自己当年像野鹿般隐居山林、像渔夫般散漫自由时,身为高官的颜真卿却不嫌弃他这个穷朋友。这就像说:"当年我混得差的时候,你当大官的居然还愿意跟我做朋友。"

3. 自嘲怀才不遇("耿介出宪司"到"朽木惭良工")
用"朽木"自比,说颜真卿像能工巧匠般赏识自己这块"烂木头",但自己始终没能出人头地。类似现代人感叹:"你总说我有才华,可我到现在还是没啥成就,真对不起你的期待。"

4. 倾诉军旅感慨("上将拓边西"到结尾)
描述自己随军西征的现状:虽然没立战功,但见识了塞外风光。最后望着南飞的大雁,流露出思乡之情。就像戍边的战士给老友发微信:"在边疆三年了,虽然没混出名堂,但长了不少见识。想家时就看天上南飞的雁群。"

诗中亮点:
- "豪富已低首"用漫画式的夸张,表现颜真卿的治政能力
- "散发对浮云"生动刻画诗人当年不修边幅的隐士形象
- "弱翮依彫笼"比喻自己像小鸟困在笼中,怀才不遇的郁闷呼之欲出

全诗就像一封掏心窝子的长信,既有对好友的真挚赞美,又有对自己际遇的坦然自嘲,还带着戍边将士特有的苍凉感。最动人的是那种跨越身份地位的友情——你当大官不摆架子,我混得差也不自卑,这样的情谊在今天尤其珍贵。

高适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