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一个理想社会的愿景,同时强调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前两句"世治常无乱,民安永不危"描绘了一个完美的社会图景:天下太平没有动乱,百姓安居乐业没有危险。这反映了作者对安定和谐社会的向往。
后两句"尚须西伯演,羲画可无之"转折提出了实现这个理想的关键。"西伯"指周文王,他推演了《周易》;"羲画"指伏羲创制的八卦图。这里的意思是:要实现长治久安,还需要像周文王那样深入研究《周易》这样的智慧典籍,而伏羲创制的八卦图这样的文化瑰宝更是不可或缺。
整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最直白的语言道出了人类最朴素的愿望 2. 把社会理想与文化传承巧妙联系起来 3. 短短四句就包含了"理想是什么"和"如何实现"两个层面 4. 通过历史典故(文王演易、伏羲画卦)赋予诗歌文化深度
诗人其实是在说:美好社会不仅需要物质安定,更需要文化智慧的传承。就像今天我们要实现幸福生活,既要发展经济,也要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一样。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