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赤壁矶的景色和诗人的感慨,语言简洁却意境深远。
前两句写景:秋高气爽的天气让人神清气爽,诗人在晴朗的江边低头玩水。这里用"弄水"这个动作,表现出悠闲自得的心境。
三四句用对比手法:水中倒影不是苏东坡笔下的月亮(暗指苏轼《赤壁赋》),抬头看见的却是佛教所说的极乐世界。这里既有对历史典故的化用,又展现了开阔的视野。
五六句转入怀古:三国时代的人才辈出已成往事,边疆战报也是十年前的老消息了。这两句透露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时间跨度从三国到十年前,形成悠远的历史感。
最后两句回到眼前:吹着笛子返回樊口,只见芦花纷纷扬扬落满船舱。这个画面既宁静又带着几分萧瑟,芦花满船的意象特别生动,让整首诗在唯美的画面中收尾。
全诗从眼前秋景写到历史长河,再回到现实场景,时空转换自然流畅。诗中既有对历史的追忆,又有对当下景物的细腻刻画,最后以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作结,让人感受到时光流逝中的那份淡泊与宁静。
张埴
张埴,字养直,号泸滨,吉水(今属江西)人。早游湖湘间,有诗名。理宗开庆元年(一二五九),赵葵为江东西安抚使,欲荐之,力辞不就。著有《情性集》,已佚。清光绪《吉水县志》卷三七有传。张埴诗,据《永乐大典》、《诗渊》所录,编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