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李明府(一位官员)和诗作的赞美,主题围绕"才华传承"和"文人相惜"展开。
前四句用对比手法:
1. 先夸池上先生(原诗作者)的诗句好,但李明府的和诗更出色,像给原诗插上了翅膀
2. 两人的诗就像珍贵礼器(圭瓒)相互辉映,精神相通
3. 他们的才情如同宝剑(镆将)相交,产生奇妙共鸣
后四句转到现实人物:
1. 夸李明府既是贤能的官员,又保留了文人的风骨
2. 把他比作被贬人间的李白(谪仙),说普通农夫都能看出他的不凡
3. 最妙的是结尾:用"名禽(珍贵水鸟)昂首"的画面,比喻百年文脉在他们手中重新焕发光彩
全诗亮点:
- 用"礼器""宝剑"等贵重物品比喻才华,体现对文人的尊重
- 把官员写诗比作"谪仙作诗",打破官场刻板印象
- 最后用动态的禽鸟形象,把抽象的"文化传承"写得活灵活现
本质上是在说:真正的才华不会被身份限制,好的文学作品能跨越时间产生共鸣,这种精神传承才是最珍贵的。
汪晫
(1162—1237)徽州绩溪人,字处微。幼丧父,事母及祖母甚孝。宁宗开禧中曾游京师,后栖隐山中,结庐名环谷。郡守闻其博学多通,欲见之,以编氓辞。卒,门人私谥康范先生。尝辑《曾子全书》、《子思子全书》。有《康范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