氐州第一 大千赠画经年,记忆中淋漓障犹湿,谱此谢之
催瘴思岷,冲雪度陇,轻绡地阔天小。
杂树花飞,曾波雁去,和日云霏缥缈。
高阙长桥,又仿佛、西风残照。
拂澹犹新,麻皮异昔,董源非老。
胜赏神游人渐少。
渺乡国、回肠空绕。
急浪夔州,惊沙佛窟,万里添愁抱。
饱遐观、轻五岳、收身早。
洪崖一笑,过眼烟鬟,梦湖山、钟残昼晓。
杂树花飞,曾波雁去,和日云霏缥缈。
高阙长桥,又仿佛、西风残照。
拂澹犹新,麻皮异昔,董源非老。
胜赏神游人渐少。
渺乡国、回肠空绕。
急浪夔州,惊沙佛窟,万里添愁抱。
饱遐观、轻五岳、收身早。
洪崖一笑,过眼烟鬟,梦湖山、钟残昼晓。
现代解析
这首词是作者感谢张大千赠画的作品,用生动的画面和深沉的感慨表达了对故乡和艺术的眷恋。
上片(前半部分)描绘画中景象,像一部电影镜头:
1. 开篇用"催瘴思岷,冲雪度陇"展现画家不畏艰险的采风历程,就像冒着瘴气思念岷山,顶着风雪穿越陇地。
2. "轻绡地阔天小"形容画卷虽小却包罗万象,薄薄的绢布上展现广阔天地。
3. 接着用"杂树花飞""曾波雁去"等四个动态画面,展现画中四季变换的山水美景,既有飞花流水的柔美,又有高阙长桥的壮阔。
4. 最后"董源非老"用典,说张大千的山水画媲美古代大师董源,但又有创新。
下片(后半部分)抒发人生感慨:
1. "胜赏神游人渐少"感叹知音难觅,能与自己共赏艺术的人越来越少。
2. "急浪夔州,惊沙佛窟"突然插入两个险峻意象,暗示人生如急流险滩,万里漂泊增添愁绪。
3. 接着笔锋一转,说看遍名山大川后应该急流勇退,"洪崖一笑"用仙人典故表达超脱之意。
4. 结尾最妙,把一切看作过眼云烟,湖山美景终将像晨钟暮鼓般消散,留下悠长余韵。
全词特点:
- 画面感极强,像在欣赏一幅动态山水长卷
- 情感层层递进,从赞叹画艺到感慨人生
- 用典自然,董源、洪崖的典故用得恰到好处
- 结尾余味悠长,把艺术、乡愁、人生感悟融为一体
最打动人的是最后"梦湖山、钟残昼晓",把一切美好比作晨钟暮鼓间的梦境,既珍惜又超脱,体现中国传统文人"既入世又出世"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