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求学者不畏艰险、登山访师的经历,展现了径山的壮美风光和超脱尘世的意境。
前两句写登山过程:诗人抓着藤萝、摸着山石爬上险峻的高山,专程来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攀""扪"两个动作生动表现了山路的艰险,而"特到来"三字突出了拜访的诚意。
中间四句用夸张手法写山中美景:在云雾缭绕的山顶,诗人极目远望仿佛要把红日看穿,穿着草鞋踏破了堆积的白云。松林如海浪般在山谷中呼啸,瀑布冲击岩石发出雷鸣般的轰响。这里"望穿红日""踏破白云"的描写既显山势之高,又带奇幻色彩;后两句用"天籁""地雷"作比,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听到震撼的自然之声。
最后两句是感悟:这样绝美的景色本就与凡俗人间截然不同,何必非要到传说中的蓬莱仙岛去寻仙境呢?诗人通过对比强调,真正的仙境就在眼前这座充满灵性的山中,暗含"心远地自偏"的哲理。
全诗最妙处在于将艰辛的登山过程写得充满诗意,把寻常登山访师之事升华成一场追寻精神净土的旅程。那些夸张的比喻(踏破云堆、瀑布如雷)既展现自然伟力,又暗喻求道者突破重重障碍的决心,最终传递出"人间自有净土"的豁达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