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真如阁

云阁凭高起暮愁,西风吹作帽檐秋。
烟林回薄地欲转,水国苍茫天共浮。
富贵从来联后乘,行藏何处借前筹。
东篱又负黄花约,新月光中一献酬。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重阳节登高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与人生的感慨。

首联"云阁凭高起暮愁,西风吹作帽檐秋"写登高时的场景:站在高耸的云阁上,暮色中涌起愁绪,西风把帽檐吹得翻飞,带来浓浓的秋意。这里用"帽檐秋"这个巧妙比喻,把无形的秋风具象化,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秋风的力度。

颔联"烟林回薄地欲转,水国苍茫天共浮"继续写登高远望之景:烟雾笼罩的树林在远处显得朦胧,大地仿佛在转动;水乡泽国苍茫一片,水天相接,分不清界限。这两句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登高时视野的开阔和景色的壮美。

颈联"富贵从来联后乘,行藏何处借前筹"转入人生思考:富贵荣华就像跟在马车后面的随从,来得快去得也快;人生的进退该如何抉择,又能向谁请教呢?这里用"后乘"比喻富贵的短暂,用"前筹"表达对人生方向的迷茫。

尾联"东篱又负黄花约,新月光中一献酬"回到现实:又一次辜负了与菊花的约定(暗指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隐逸生活),只能在月光下独自饮酒抒怀。这里既有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全诗以登高为线索,先写景后抒情,将秋日的苍茫景色与人生的深沉思考完美结合。诗中"帽檐秋"、"水国苍茫"等意象新颖生动,而关于富贵、人生选择的思考又颇具哲理,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复杂的心绪。

葛绍体

宋台州天台人,居黄岩,字元承。师事叶适。有《四书述》、《东山诗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