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夜晚独居山中的闲适画面,充满超脱尘世的意境。
第一句"茅屋鸡声勘夜分":半夜听到茅屋附近的鸡叫声。这里的"勘"字用得巧妙,既表示时间已到半夜,又暗示诗人被鸡鸣声惊醒。鸡通常在黎明啼叫,半夜鸡鸣显得格外突兀,营造出山居生活的独特氛围。
第二句"杖藜挑月带馀醺":诗人拄着藜杖,踏着月色,还带着几分醉意。这个画面既随意又潇洒,"挑月"二字尤其生动,仿佛月光是可以被藜杖挑起的东西,表现出诗人微醺状态下浪漫的想象力。
后两句是全诗精华:"不知身在孤峰顶,回首人家尽白云"。诗人醉意朦胧间,突然发现自己站在孤峰之巅,回头望去,山下的人家都隐没在白云之中。这里既写出了山势之高,云雾之盛,更暗含深意——当人达到一定高度(可以是物理高度,也可以是精神境界),就会发现尘世的喧嚣都变得渺小如云烟。
整首诗通过鸡鸣、醉态、云雾等意象,展现了一种遗世独立的超然心境。诗人用看似随意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既真实又梦幻的山居夜晚,让读者感受到远离尘嚣的宁静与自在。最妙的是结尾处"白云"的意象,既写实又象征,暗示着世俗生活就像飘渺的云烟,而站在高处的人已经超脱其外。
沈说
龙泉人,字惟肖。能诗。有《庸斋小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