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寺悼古

色改重重构,春归户户岚。
槎浮龙委骨,画失兽遗耽。
神护卫公塔,天留米老庵。
柏梁终厌胜,会副越人谈。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甘露寺悼古》通过描绘寺庙的变迁,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前两句写寺庙周围景色的变化:建筑层层翻新,春天归来时,山间雾气笼罩着家家户户。这里用“色改”暗示时光流逝,而“春归”又带来一丝生机,形成新旧对比。

中间四句用典故和意象深化主题: - “槎浮龙委骨”可能指传说中木筏载龙骨的奇景,如今只剩残迹; - “画失兽遗耽”说壁画中的神兽已模糊不清,只剩曾经的威仪。 - “神护卫公塔,天留米老庵”提到两位历史人物(卫公、米芾)的遗迹仍被神灵庇护,暗示文化传承的力量。

最后两句总结: “柏梁终厌胜”借用汉代柏梁台的典故,说再辉煌的建筑终会衰败; “会副越人谈”则指这些变迁终将成为后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带有一丝超脱的豁达。

全诗精髓:通过甘露寺的今昔对比,诗人感叹万物兴衰无常,但历史痕迹和文化精神仍会被铭记。语言凝练,意象丰富,既有对消逝的惋惜,也有对永恒的思考。

米芾

米芾(1051-1107),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祖籍太原,迁居襄阳。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世号米颠。书画自成一家。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真。善诗,工书法,精鉴别。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宋四家之一。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