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母亲八十岁忌日时的感怀,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思念与遗憾。
前两句"一镫五夜永蓬庐,半照呜机半读书"描绘了一个温馨又辛酸的画面:一盏油灯在简陋的茅屋里整夜亮着,灯光一半照着织布的母亲("呜机"指织布机的声音),一半照着读书的孩子。这个细节生动展现了贫寒家庭中母亲辛勤劳作、孩子刻苦用功的生活场景。
后两句"毕竟孤儿蹭蹬老,九原遗恨定何如"转为抒发遗憾:如今我这个孤儿已经蹉跎到老,不知九泉之下的母亲会如何遗憾("九原"指墓地)。"蹭蹬"这个词形象地写出了人生困顿、壮志难酬的状态,而"遗恨"二字则包含着对未能让母亲欣慰的深深自责。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通过一盏灯下母子相伴的平凡画面,道出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永恒遗憾。母亲织布的辛劳与孩子读书的刻苦形成温暖对照,而这份温暖又反衬出如今阴阳两隔的凄凉,让读者感受到最朴素的亲情往往最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