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沽见潮
我家东海头,门前潮水鸣朝昏。
自从江淮来,不闻潮声见潮痕。
别淮入徐沛,日日对黄河。
河流浑浑东到海,我不如何愁奈何。
河中半月馀,逆流千载折。
南风喜人北风怨,忆著潮声梦吴越。
下水复上水,行行抵直沽。
我家门前旧潮水,忽复见之当海隅。
忆我去家正月末,桃花水生洲渚阔。
今我忆家春欲归,月缺半圆潮水落。
潮落当更长,月缺当更满。
月色潮声无尽时,天地久长人世短。
明朝又北去,见月不见潮。
潮头有鱼好寄信,欲持尺素托波涛。
自从江淮来,不闻潮声见潮痕。
别淮入徐沛,日日对黄河。
河流浑浑东到海,我不如何愁奈何。
河中半月馀,逆流千载折。
南风喜人北风怨,忆著潮声梦吴越。
下水复上水,行行抵直沽。
我家门前旧潮水,忽复见之当海隅。
忆我去家正月末,桃花水生洲渚阔。
今我忆家春欲归,月缺半圆潮水落。
潮落当更长,月缺当更满。
月色潮声无尽时,天地久长人世短。
明朝又北去,见月不见潮。
潮头有鱼好寄信,欲持尺素托波涛。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潮水为线索,讲述了一个游子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诗人从东海边的家乡出发,一路辗转江淮、徐沛,最后到达直沽(今天津附近),在不同地方看到不同的河流,却始终怀念家乡的潮声。
诗中用对比手法突出思乡之情:家乡的潮水声让人怀念,而黄河的浑浊流水只能让人发愁;南风让人欢喜,北风却让人哀怨;离家时桃花盛开、春水浩荡,如今春将归去,月亮缺了又圆,潮水落了又涨。这些自然景象的变化,反衬出游子漂泊的无奈和对家乡的恒久思念。
最后几句尤为动人:诗人知道明天又要北上,能看到月亮却听不到家乡的潮声。他突发奇想,希望潮水中的鱼儿能替他捎信回家,把思念托付给波涛。这种天真的想象,恰恰表现出思乡之情的浓烈。
全诗语言朴实,通过潮水、月亮、风向等日常景物,把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可感。诗人用"天地久长人世短"点明人生短暂、乡愁永恒的主题,让读者感受到漂泊者共通的思乡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