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朱熹晚年对自己人生的感慨,语言朴实却充满深意。
前两句写他照镜子时的感受:镜中苍老的容颜让他想起十年前的模样,不禁感到怅然。这里用"把镜回看"这个日常动作,生动展现了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后两句是自我宽慰:他意识到人生如履薄冰("履薄临深"指走在薄冰和深渊边),剩下的日子不多了,但依然选择把余生投入未完成的著作("残编"指未写完的书稿)。这种明知生命有限却仍坚持学术追求的态度,展现了学者的执着。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平静接受衰老、又在有限生命中坚守初心的智慧。没有华丽辞藻,就像一位老人对着镜子自言自语,却道出了所有人面对时光流逝时的共同感受——既会怅然若失,也要继续前行。朱熹用最生活化的场景(照镜子),传递了最深刻的人生感悟。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