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里青梅结果、红花初绽的生机景象,同时暗含对坚守本真的赞美。
前两句用"青梅长出新果""红花格外耀眼"这样生活化的画面,直接带我们进入初春的果园。这里"欲生仁"的"仁"既指果核,又暗含"仁德"的双关,暗示新生事物蕴含的无限可能。
后两句形成强烈对比:李花桃花的寻常小径都黯然失色,唯独这一枝花坚守着自古以来的春天气息。这里"扫地"不是真的打扫,而是说普通春花都显得俗气平常。诗人通过这一枝特立独行的花,歌颂了不随波逐流、保持本真品格的可贵。
全诗妙在看似写景,实则言志。用常见的春景作比,最终落点在"独自古时春"这一精神境界上,既赞美了自然生命力,更表达了对坚守传统本真价值的推崇。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却深远,让人在赏春之余还能获得人生启示。
孙觌
孙觌dí(1081~1169)字仲益,号鸿庆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人。孝宗乾道五年卒,年八十九(《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孙觌为人依违无操,早年附汪伯彦、黄潜善,诋李纲,后复阿谀万俟卨,谤毁岳飞,《宋史》无传。孙觌善属文,尤长四六。著有《鸿庆居士集》、《内简尺犊》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