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栖白师

深隐空林下,清幽绝外缘。
雨窗封岳信,苔井滤秋泉。
门静来沙鸟,庭闲噪晚蝉。
凭栏独相忆,残日下遥天。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林的高僧(栖白师)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远离尘嚣的宁静与超脱。

前两句直接点出主题:高僧住在幽深的树林里,与世隔绝,清静无为。"空林"和"绝外缘"突出了环境的僻静和内心的超然。

中间四句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日常生活:雨水打在窗上,仿佛把远山都封住了;长满青苔的井水过滤着秋天的清泉。门前偶尔有沙洲飞来的鸟儿,傍晚庭院里蝉鸣不断。这些意象看似平常,却透露出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禅意。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慨:靠着栏杆独自怀念这位高僧,看着夕阳渐渐消失在远方的天空。"残日"和"遥天"营造出一种悠远苍茫的意境,暗示着诗人对高僧境界的向往。

全诗没有直接赞美,而是通过一系列静谧的自然画面,让读者感受到隐居生活的纯粹和高僧内心的澄明。诗人用细腻的观察和平实的语言,把"清幽"二字诠释得淋漓尽致,让人读来仿佛也能暂时逃离喧嚣,获得片刻心灵的宁静。

释智圆

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