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广信(今江西上饶)夜泊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友人的思念和漂泊的孤寂。
前四句写景叙事:清澈的溪水像碧玉般流淌,船底擦过浅滩的石头声清晰可闻。诗人偶然跟随一位江西的旅人,准备前往鄱阳湖游玩。这里用"碧玉流"形容溪水的清澈美丽,"戛"字生动表现了船行浅滩的触感。
中间四句写漂泊之感:江湖本来就没有固定的主人,旅人的行程也难以预料。夜晚停泊在信州城外,突然感受到秋天的悲凉气息。这里"无主""无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秋气更添凄凉。
最后四句抒情:独自对着亭子上的月亮饮酒,月光照见自己因离别而生的忧愁。对友人的思念像流水般无法停息,像丝线般绵延不断。"渺渺""绵绵"两个叠词,把抽象的思念写得具体可感,尤其"公子"一词透露出对友人冯三躬暨的深厚情谊。
全诗以景起兴,由实入虚,从眼前风景写到人生漂泊,最后落脚于真挚的友情。语言清新自然,情感层层递进,把旅途中突然涌起的思念写得十分动人。最妙的是将月光、流水这些自然景物与绵长的思念巧妙结合,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那份深沉的情感。
赵执信
赵执信[shēn](1662~1744)清代诗人、诗论家、书法家。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知如老人。山东省淄博市博山人。十四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十八岁中进士,后任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洪升所作《长生殿》戏剧,被劾革职。此后五十年间,终身不仕,徜徉林壑。赵执信为王士祯甥婿,然论诗与其异趣,强调“文意为主,言语为役”。所作诗文深沉峭拔,亦不乏反映民生疾苦的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