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高尚书秋山暮霭图
长江万里流滔滔,风平如席静不涛。
老枫疏柳澹云影,敧岸侧岛明秋毫。
红尘一点飞不到,何人结屋江之皋。
霜清水落沙屿出,芦叶瑟瑟鸿南翱。
一峰崒嵂耸峨髻,俯视培嵝如儿曹。
晴岚朝爽滴空翠,树林露沐滋流膏。
心融造化意惨澹,笔挟风雨声萧骚。
淋漓元气犹带湿,收拾万象无能逃。
扶舆清淑聚胸次,固应独擅人间豪。
未容小米诧能事,千古且说文昌高。
世间神物不易得,牙签玉轴归时髦。
我来坐窗疲不遨,展卷顿觉舒郁陶。
何烦蜡屐跻攀劳,崦西小红寻野桃。
老枫疏柳澹云影,敧岸侧岛明秋毫。
红尘一点飞不到,何人结屋江之皋。
霜清水落沙屿出,芦叶瑟瑟鸿南翱。
一峰崒嵂耸峨髻,俯视培嵝如儿曹。
晴岚朝爽滴空翠,树林露沐滋流膏。
心融造化意惨澹,笔挟风雨声萧骚。
淋漓元气犹带湿,收拾万象无能逃。
扶舆清淑聚胸次,固应独擅人间豪。
未容小米诧能事,千古且说文昌高。
世间神物不易得,牙签玉轴归时髦。
我来坐窗疲不遨,展卷顿觉舒郁陶。
何烦蜡屐跻攀劳,崦西小红寻野桃。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江山的壮美画卷,充满了宁静与豪迈交织的意境。
开篇用"长江万里"的浩荡画面奠定基调,但巧妙的是江面"风平如席",动静结合。接着用老枫、疏柳、淡云的组合,勾勒出秋日特有的疏朗感。"红尘飞不到"暗示这里是与世隔绝的仙境,为后文埋下伏笔。
中间部分像电影镜头般展开:先特写江面细节——霜后清澈的江水、露出的小岛、南飞的鸿雁;然后镜头拉远,展现高耸入云的山峰,用"俯视儿曹"的拟人手法突出山势雄伟。最精彩的是描写山色变化:晨雾中的青山像刚洗过一样翠绿欲滴,树木挂着露珠仿佛涂了油膏,把山林写活了。
诗人特别强调这幅画的神奇之处——画家仿佛能操控风雨,画中湿润的墨色好像真的带着水汽,把天地万物都收进画里。这里既夸赞画技高超,又暗含"艺术源于自然又超越自然"的哲理。
结尾处诗人说自己不用亲自爬山涉水,只要展开画卷就能感受到登高望远的畅快。最后用"寻找野桃"的闲适画面收尾,与开头的超尘出世形成呼应,表达出"足不出户也能神游天地"的艺术享受。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两种气质的完美融合:既有"万里长江"的磅礴气势,又有"芦叶鸿雁"的细腻笔触;既赞叹自然伟力,又钦佩人类用画笔征服自然的创造力。诗人用文字带我们完成了一场穿越时空的"云看展",让我们感受到好的艺术作品能带来的精神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