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远山的朦胧画面,语言简洁却意境深远。
前两句"寒山远欲无,春在冥濛处":远远望去,寒冷的山影若隐若现,仿佛要消失在视线中,而春天的气息正藏在那片朦胧的雾气里。这里用"欲无"二字巧妙表现了远山的虚无缥缈,而"冥濛"则生动描绘出春日山间特有的朦胧美感。
后两句"何如扫浮阴,尽放岧峣露":诗人突发奇想,说要扫开那些浮动的云雾,让高耸的山峰完全显露出来。这里的"扫"字用得很有力道,表现出诗人想要拨云见日的迫切心情。"岧峣"形容山峰高峻的样子,与前面的朦胧形成鲜明对比。
整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远近虚实的对比手法,先写远山的朦胧,再想象近景的清晰
2. 通过"寒山"与"春霭"的对比,展现冬春交替时节的特殊景致
3. 最后两句的想象让静态的画面突然生动起来,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诗人没有直接赞美春天,而是通过描写山色变化,让读者自己感受到春天那种朦胧中带着生机的独特韵味。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中国传统诗歌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