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篇

匠人久失职,秦人已开阡。
谁望云阳气,木土凿由拳。
后来兴利者,开渠引淮船。
吴牛拖辇石,喘月不能前。
老翁乏丁壮,捕汝在河边。
投水作河妇,天子罢庸田。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生动的画面,讲述了古代底层劳动者被压迫的悲惨故事,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前四句)讲时代背景:手艺精湛的老匠人失业了,因为统治者已经开辟了新道路(暗指大兴土木)。没人关心普通百姓的死活,统治者只顾在云阳地方(秦代劳役重地)用木头泥土修建豪华宫殿。

第二部分(中间四句)写劳役场景:新来的官员为了政绩,强迫百姓开凿运河引淮水。连耐劳的吴地水牛都累得拖不动石头,对着月亮喘粗气(用"喘月"的夸张手法表现劳役强度)。

第三部分(后四句)揭露出悲剧:老人被抓去顶替壮丁干活,最后不堪重负投水自尽。可悲的是,他的死只换来皇帝轻飘飘地"取消劳役田"(庸田)的敷衍政策,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全诗最打动人心的两点:
1. 用"牛喘月""投水作河妇"这种充满画面感的细节,让读者直观感受到劳役的残酷
2. 结尾的反转极具讽刺——一条人命只换来统治者的表面文章,揭露了封建制度的吃人本质

就像现代人看历史纪录片,通过老匠人、老牛、投水老人这些具体形象,我们能看到古代普通人在强权压迫下的真实生存状态,比历史教科书上的数字更震撼人心。

杨维桢

杨维桢(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会稽(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杨维祯的诗,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极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有称其为“一代诗宗”、“标新领异”的,也有誉其“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的,当代学者杨镰更称其为“元末江南诗坛泰斗”。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行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