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歌赠张宣

昔闻汝祖东吴精,醉传草圣醒而惊。
汝今能饮不满杓,逸气欲与相峥嵘。
高堂把笔若把槊,长绡一拂悲风生。
阴垂天泽雷雨过,响破巨峡波涛倾。
飏飏游丝𦊰晴昼,落落高斗回寒更。
饮猿连臂深涧绝,饥鹘捩翅荒烟横。
自言静里观万物,故能变化穷其情。
嗟予少本好剑舞,学书晚方从父兄。
终焉懒惰不得就,尘满砚田常废耕。
览时抚事每有感,胸次硉矹何由平。
空斋往往出怪语,吟声相应饥肠鸣。
篇成请君为我写,墨沈洒壁从奔崩。
是时黄云闭岁暮,返照忽出寒江明。
手随意到不留阻,正是铁骑阴山行。
令严不闻戈甲响,一夜下尽名王城。
安得师行亦如此,顷刻坐见乾坤清。
呜呼作歌聊赠汝,愈使流泪沾衣缨。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高启写给朋友张宣的,借草书创作来抒发人生感慨。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开头到"故能变化穷其情"):
诗人先夸赞张宣家学渊源,祖上就有书法高手。现在张宣虽然酒量不大,但写草书时气势非凡。用一连串生动的比喻描写张宣写字时的场景:像将军拿长矛般握笔,白绢上墨迹如狂风骤起;字迹时而像雷雨过后的天空,时而像峡谷中的激流;细笔划如晴空游丝,粗笔划似寒夜星辰;整体效果就像猿猴悬臂山涧、饿鹰展翅荒原。最后点出这种功力来自静心观察万物。

第二部分("嗟予少本好剑舞"到"吟声相应饥肠鸣"):
诗人转而自嘲:年轻时想学剑术,后来想跟父兄学书法,结果都因懒惰没学成。现在看到张宣写字,内心充满感慨和惭愧,就像荒废的田地长满杂草。这种郁闷让他经常在书房自言自语,肚子饿得咕咕叫还在苦吟诗句。

第三部分("篇成请君为我写"到结尾):
诗人请张宣把他的诗写成书法作品。描写创作场景:岁末黄昏,江面突然映照夕阳。张宣运笔如行军打仗,笔势像铁骑穿越阴山,静默中自带威严,仿佛一夜攻破敌城。诗人由此联想到:要是治国安邦也能像这样痛快利落该多好!最后以感慨作结,说写这首诗反而让自己更伤感了。

全诗妙在把书法创作比作战场厮杀,墨迹的流动感与军队的攻势完美融合。诗人通过赞美朋友的书法,既表达了艺术见解(观察自然才能写好字),又流露了对自己虚度光阴的懊悔,最后还寄寓了对社会太平的期待。三种情感借"草书"这个纽带自然串联,豪放中见深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