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寅谷内弟善饮赠以酒券以诗见报即和原韵

东京擅风节,俊及与顾厨。
降而毕阮辈,烂醉卧酒垆。
文藻奚足贵,彩禽尾毕逋。
尔我道义洽,促膝爱蘧庐。
高谭揖管葛,论文薄三苏。
精研治民术,平衡披王符。
嬉今而骂古,腐儒有何辜。
华颠嫚如昨,霜雪洒头颅。
君方谢秉铎,我久滞瀛壶。
君文涵万有,我智辨之无。
性只分狂狷,才亦判腴枯。
君抚宓子琴,我啖乐正餔。
我歌君且舞,轩乎其鼚乎。
楚些慨以慷,妃豨和噫恶。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两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他们对人生、学问的不同态度。全诗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1. 开篇用典:开头提到东汉时期的名士风范(东京指东汉都城洛阳),说那时候有才华的人(俊及、顾厨)都很注重气节。但后来像毕卓、阮籍这样的酒徒出现,整天烂醉如泥。这里用对比说明:真正的价值不在表面文章(文藻),就像彩色鸟儿的尾巴再好看也没用。

2. 友情描写:诗人说他和朋友(内弟)因为共同的理想而亲近(道义洽),喜欢在小屋里促膝长谈。他们讨论治国策略比诸葛亮还高明(管葛),评论文章时连苏轼父子都看不上(薄三苏),还研究如何治理百姓、解读古代治国理论(王符的《潜夫论》)。这里既夸朋友,也带点自嘲——说他们"嬉今骂古",其实是在调侃自己爱批评时弊的个性。

3. 人生对比:两人都已白发苍苍(华颠、霜雪洒头颅),但人生选择不同:朋友辞去了教育官职(秉铎指教职),诗人自己却长期漂泊在外(瀛壶指远方)。朋友学问渊博(涵万有),诗人自谦只懂皮毛(辨之无)。性格上一个狂放一个谨慎(狂狷),才华上一个丰沛一个枯瘦。

4. 相处之乐:虽然不同,但相处融洽。朋友像古代贤官宓子贱弹琴治县般优雅,诗人像乐正子爱吃肉般随性。他们一个唱歌一个跳舞,像古代楚地民歌(楚些)那样慷慨激昂,又像民间曲调(妃豨)般自由自在。

全诗核心是通过对比展现两种人生姿态:一个严谨治学,一个洒脱不羁,但同样追求道义,在差异中形成互补。诗中用大量历史典故和比喻,既显学问,又带着幽默自嘲,把知识分子之间的深厚友谊写得生动有趣。最后"轩乎其鼚乎"的欢呼声,更是让读者感受到他们忘情欢笑的场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