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杂感 其二

干头真听草鸡鸣,石上流言谶早成⑴。
七郡逋囚充臂■(扌有),三江战舰剧纵横。
火飞龙碽红毛尽⑵,飙涌羊山白下惊。
劫运不曾逾甲子,俄看东海腐长鲸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林鸿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忧虑和不满。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隐喻政治和社会问题,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下面我将对这首诗进行简要分析:

1. 首句“干头真听草鸡鸣”:这里的“干头”可能是指某个地方或事件,而“草鸡鸣”则暗示了黎明时分的宁静与平和。这里可能是在表达一种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但随后的内容将打破这种平静,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变化。

2. “石上流言谶早成”:这句话中的“石上流言”可能指的是民间流传的各种预言或谣言,而“谶早成”则表示这些预言已经实现或即将实现。这表达了作者对民间传言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实政治局势的担忧。

3. “七郡逋囚充臂■(扌有)”:这里的“七郡”可能是指某个地区或国家,而“逋囚”则指的是那些未能按时缴纳赋税或服兵役的人。这句诗描述了当地民众因欠税而被关押的情况,反映出当时社会贫富差距严重,民不聊生。

4. “三江战舰剧纵横”:这里的“三江”可能指的是长江、珠江和闽江等主要河流,而“战舰剧纵横”则描述了这些河流上的战船数量众多,竞争激烈。这可能暗示了当时战争频发,国力衰弱的局面。

5. “火飞龙碽红毛尽”:这句诗中的“火飞龙碽”可能是指某种易燃物质,而“红毛尽”则表示这些物质已经被烧光。这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破坏的担忧,以及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渴望。

6. “飙涌羊山白下惊”:这里的“飙涌”可能是指大风,而“羊山白下”则可能指的是某个地名。这句诗描述了风势猛烈,使得山上的草木都受到了影响,山下的人们也感到惊恐。这可能暗示了当时自然灾害频发,给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7. “劫运不曾逾甲子”:这里的“劫运”可能是指某种不幸的命运或厄运,而“甲子”则是古代纪年的一种方法。这句诗表达了作者认为这种不幸的命运不会超过一个周期,即一年。这反映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望。

8. “俄看东海腐长鲸”:这里的“东海”可能是指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而“长鲸”则是一种巨大的鱼类。这句诗描述了一只巨大的鱼被煮熟的情景,象征着国家的灭亡。这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民族未来的忧虑。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忧虑和不满。同时,它也反映了作者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