缲丝行

柳花村巷晴窗南,蚕神祀罢事春蚕。
一箔三眠日卓午,食叶声中作风雨。
妇姑饷蚕不得闲,双眉不暇描春山。
戴胜飞鸣茧成早,缲车索索丝皓皓。
卖丝抵税输县官,入冬子妇仍号寒。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农村养蚕缫丝的辛劳生活,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农民的艰辛。

开头描写春天养蚕的场景:阳光照在南窗上,村民祭祀完蚕神后开始春蚕养殖。蚕宝宝在蚕箔里一天要喂三次,吃桑叶的声音像风雨一样沙沙作响。这里用"食叶作风雨"的比喻,让人仿佛听到蚕吃叶的声响。

中间写妇女们的忙碌:婆婆和媳妇忙着喂蚕,连画眉毛的时间都没有。戴胜鸟(一种春鸟)飞来飞去,蚕茧早早结成,缫丝车吱呀转动,抽出的丝又白又亮。这里通过"双眉不暇描春山"的细节,突出农忙时节妇女的辛苦。

最后两句点明主题:农民把丝卖了交税给官府,可到了冬天一家人还是冻得直哭。这里形成强烈对比——辛苦劳作一整年,交了税后依然吃不饱穿不暖,揭露了封建剥削的残酷。

全诗用白描手法,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养蚕、缫丝、交税这一系列劳动场景的客观呈现,让读者自然感受到农民的苦难。语言朴实却充满力量,像一组生动的纪录片镜头,记录着古代底层人民真实的生活状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