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吴甥归秣陵
人生良苦不自知,三折肱乃成良医。
老夫年少不知此,请为甥也今言之。
平时颇喜诗有味,晚乃竟坐寒无衣。
人言诗成本无用,小技止可持自怡(徐本作谩小儿)。
一闻斯言寝不寐,尽欲弃去无孑遗。
人皆见之唾不顾,汝乃掇拾归(明抄校作将)何为。
前年行都子访我,值我偶得南州麾。
汝之老母我伯姊,何为弃养行相随。
极知饥寒子良苦,况乃窀穸归无期。
翁今儿孙渐满屋,子六八女肩相差。
归囊羞涩止有此,世事乃尔真成痴。
渭阳老将如病骥,肉瘦到骨那能肥。
枯萁成(明抄校作煮)豆不足较,甥也幸有骅骝姿。
丈夫岂合长贫贱,慎勿琐细含酸悲。
天寒霜劲路如掌,矫首一望秋风嘶。
老夫年少不知此,请为甥也今言之。
平时颇喜诗有味,晚乃竟坐寒无衣。
人言诗成本无用,小技止可持自怡(徐本作谩小儿)。
一闻斯言寝不寐,尽欲弃去无孑遗。
人皆见之唾不顾,汝乃掇拾归(明抄校作将)何为。
前年行都子访我,值我偶得南州麾。
汝之老母我伯姊,何为弃养行相随。
极知饥寒子良苦,况乃窀穸归无期。
翁今儿孙渐满屋,子六八女肩相差。
归囊羞涩止有此,世事乃尔真成痴。
渭阳老将如病骥,肉瘦到骨那能肥。
枯萁成(明抄校作煮)豆不足较,甥也幸有骅骝姿。
丈夫岂合长贫贱,慎勿琐细含酸悲。
天寒霜劲路如掌,矫首一望秋风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长辈写给外甥的深情劝诫,用朴实的生活道理和生动的比喻,传递了人生的经验和期许。
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 1. 人生经验之谈(开头到"小技止可持自怡") - 用"三折肱成良医"的典故,说明人往往要经历挫折才能成长 - 自嘲年轻时不懂这些道理,现在要讲给外甥听 - 提到自己曾经痴迷写诗,结果穷得连御寒衣服都没有 - 反思诗歌这种"小技"只能自我娱乐,不能当饭吃
2. 对外甥的关心("前年行都子访我"到"世事乃尔真成痴") - 心疼外甥家境贫寒,母亲去世后生活艰难 - 对比自己儿孙满堂的现状,更觉外甥处境不易 - "归囊羞涩"四字生动写出外甥的窘迫
3. 鼓励与期许(最后部分) - 把自己比作"病骥"(病弱的老马),把外甥比作"骅骝"(千里马) - 坚信有才华的人不会永远贫贱 - 劝外甥不要为琐事烦恼,要胸怀大志 - 结尾"天寒霜劲"的景物描写,暗示前路艰难但要勇往直前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老马小马"的比喻,既谦虚又充满鼓励 - "写诗穷得没衣服穿"这种自嘲,让说教不枯燥 - "归囊羞涩"等口语化表达,让古诗充满生活气息 - 最后秋风嘶鸣的意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全诗就像一位智慧老人,既讲自己的糗事,又给年轻人实实在在的人生建议,没有空话大话,都是肺腑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