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我二首各三十韵 其二

忆我弱甫冠,束书如钱塘。
中兴百廿载,行都滋浩穰。
虽已劣乾淳,尚可云小康。
巴蜀骇破碎,淮襄传扰攘。
腹心辇毂地,按堵如故常。
于时数万士,云集升上庠。
草茅起穷谷,拭目观国光。
出门不识路,天街何其长。
侠士剧燕赵,佳人□姬姜。
五鼓夜灯烛,万楼春丝簧。
吴米白如雪,奚啻千斯仓。
缥缈湖山间,画船娇红妆。
六桥杨柳岸,荷花云水乡。
四时无不宜,莫若僧夏凉。
小儒苦乏赀,冷眼看豪强。
托迹朝士馆,窃睨鹓鹭行。
台评或非是,庙论有不臧。
相与读邸报,愤闷填中肠。
侥倖江汉静,奸凶殛炎荒。
礼闱采刍言,始得伸名场。
岂谓边功相,曾不监彼狂。
骄淫无比伦,虐毒尤披猖。
未闻古天子,买田自置庄。
群小附鬼蜮,国脉内已戕。
虱臣颇有胆,四被言者章。
最后得拜疏,逋诛逃维扬。
万古木绵庵,不愧赵韩王。
草茂复古殿,雨淋集贤堂。
青史孰可□,念此心神伤。
焉得陆士衡,复与作辨亡。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南宋文人对青春回忆和国家命运的感慨,用白话文可以这样理解:

开篇诗人回忆20岁左右到杭州求学的经历。当时南宋已建国120年,杭州作为临时首都还算繁荣,虽然比不上北宋鼎盛时期,但百姓生活也算安稳。不过边境战乱不断(四川被元军攻破,江淮一带也有战事),只有京城依旧歌舞升平。

诗中描绘了当时杭州的繁华景象:数万学子聚集太学,穷书生也能见识都城风采;街道热闹非凡,有北方来的豪侠、打扮精致的美人;夜市灯火通明,酒楼乐声不断;粮食充足,湖上画舫载着盛装歌女;西湖四季美景,尤其夏天最宜人。但穷书生只能冷眼旁观权贵奢侈生活,借住在官员府邸偷偷观察朝堂动态。

中间部分转向对时局的忧虑:诗人通过朝廷公报看到许多错误决策,内心愤懑。虽然暂时击退了敌人,但宰相贾似道("边功相"指他谎报军功)专权跋扈——皇帝居然像地主一样买田置地,奸臣像蛀虫般侵蚀国家。诗人虽然四次上书弹劾,最后反被陷害,只能逃往扬州避难。

结尾充满沧桑感:著名的木绵庵(贾似道被处死之地)见证奸臣下场,但皇宫已杂草丛生,史书也难以记录全部真相。诗人渴望有像陆机(西晋文学家)那样的人才,能为南宋的衰亡写下深刻分析。

全诗通过个人经历折射国家兴衰,既有青春记忆的鲜活画面(市井、西湖美景),又有对权误国的尖锐批判,最后落笔于历史反思,展现了一个书生从满怀理想到幻灭的心路历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