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题

浮沉上下一虚舟,久喜身心得自由。
知我要须高著眼,逢人多是懒抬头。
诗名遣兴元非兴,酒道消愁有底愁。
学圣玄宗总如许,莫疑老子习单修。

现代解析

没问题,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通俗易懂的分析:

这首诗题为《偶题》,描述的是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让我们逐句来看:

1. “浮沉上下一虚舟”:这句诗以虚舟为喻,形象地表达了人生就像一条在江湖中漂浮的船只,有时沉,有时浮,无法自主。这是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生动描绘。
2. “久喜身心得自由”:这一句诗人表达了他对身心自由的向往和追求。长时间以来,他都渴望能身心自由,不受束缚。
3. “知我要须高著眼”:这句诗意味着要理解诗人真正的意图或追求,必须提高眼界,看得更远更深。这是对洞察世事、理解人生的深刻提醒。
4. “逢人多是懒抬头”:在生活中遇到人时,诗人常常选择不抬头,可能是对人际交往的厌倦,也可能是对自由生活的坚守。这反映了诗人独立自由、不拘世俗的性格特点。
5. “诗名遣兴元非兴”:这句诗表明写诗并不是一种偶然的兴趣,而是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诗人用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但这并不意味着写诗就是他的主要兴趣。这是对诗歌创作的独特理解。
6. “酒道消愁有底愁”: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借酒消愁的情感。虽然喝酒可以暂时消除忧愁,但真正的忧愁仍然存在。这是对人生无奈和忧愁的深刻描绘。
7. “学圣玄宗总如许”: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学习古代圣贤的意愿,他希望能像古代圣贤那样有所作为。这是对自我提升和人生价值的追求。
8. “莫疑老子习单修”:这句诗中的“老子”可能是指诗人自己。他告诫人们不要怀疑他只在单独一方面有所修炼或追求,暗示他在许多方面都有深厚的学识和修养。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他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价值观,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语言生动,富有哲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林希逸

福州福清人,字肃翁,号竹溪、庸斋。理宗端平二年进士。善画能书,工诗。淳祐中,为秘书省正字。景定中,迁司农少卿。官终中书舍人。有《易讲》、《考工记解》、《竹溪稿》、《鬳斋续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