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湖

纡回苍璧带,平莹玄铜鉴。
昊旭悬邃霄,光景高下湛。
周览总一天,纤埃焉受犯。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壮阔的湖景画卷,用现代语言可以这样理解:

开篇"苍璧带"形容湖岸像青玉腰带般蜿蜒曲折,"玄铜鉴"把湖面比作擦亮的古铜镜,突出湖水幽深平静的特质。这两个比喻既古朴又新颖,让读者瞬间在脑中构建出湖的轮廓。

中间两句写天空与湖光的互动:朝阳高悬(昊旭),光芒穿透深邃天空(邃霄),无论高处云彩还是低处湖水(高下湛)都清澈透亮。这里用"悬"字让太阳有了动态感,而"湛"字则传递出光线在湖面跳跃的视觉效果。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悟:环顾四周(周览),天地浑然一体(总一天),纯净得连一粒尘埃都显得突兀(纤埃焉受犯)。这种"天人合一"的体验,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暗含对世俗纷扰的超越。

全诗妙在: 1. 用青铜器、玉器等古雅意象写自然,传统与现代审美交融 2. 通过"悬""湛"等动词让静态画面流动起来 3. 由景入情,最终升华为心灵净化般的体验 4. 短短六句就完成从具象描写到抽象感悟的跨越

这种将自然景观转化为精神体验的写法,能让现代读者感受到:真正的美景不止在眼中,更在心灵与自然的共鸣之中。

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