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首

陇首多逢采桑女,荆钗蓬鬓短青裙。
斋钟断寺鸡鸣午,吟杖穿山犬吠云。
避石牛从斜路转,作陂水自半溪分。
农家说县催科急,留我茅檐看引文。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农村生活画卷,通过几个日常场景的拼接,展现了农家的艰辛与淳朴。

开头两句写的是在陇山脚下,经常能遇到采桑的女子。她们头上插着荆条做的发钗,鬓发蓬松,穿着短小的青色裙子。这里用简单的衣着描写,突出了农家女子的朴素和勤劳。

接下来两句写的是寺庙的钟声停了,中午时分鸡在打鸣,诗人拄着拐杖穿过山间,连狗都对着天上的云吠叫。这些细节生动地表现了乡村的宁静与野趣。

五六句写牛遇到石头会绕道走,溪水在半路分叉形成小水坝。这两个自然景象的描写,既展现了农村的真实环境,也暗喻着生活中遇到困难要懂得变通。

最后两句点出了全诗的主旨:农民说起县里催缴赋税很急迫,却还是热情地留我在茅屋檐下看官府文书。这里通过一个看似平常的场景,深刻揭示了农民即使生活艰难,依然保持着善良和好客的本性。

整首诗就像一组乡村纪录片镜头,没有华丽的辞藻,却通过采桑女、鸡鸣犬吠、耕牛溪水等平凡事物,让读者感受到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农民的真实生活状态。最打动人的是,在苛捐杂税的压力下,农民依然保持着质朴的热情,这种坚韧与善良正是这首诗最动人的地方。

赵汝鐩

赵汝鐩(1172-1246),字明翁,号野谷,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宋太宗八世孙。宁宗嘉泰二年进士。祖父不倦,官少师;父善坚,户部尚书,娶忠文公孙女,家世显赫。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改知郴州,两次击退敌贼侵扰,俘获甚众。四年(1231年),转为荆湖南路提点刑狱,又改湖南宪漕,广南东路转运使,知安吉州,江东提刑,以刑部郎官召。理宗淳祐五年(1245年),出知温州,“以劳属疾”,次年六月辛未卒于任,年七十五岁,积阶中大夫,食邑三百户。八年(1248年)归葬袁州故里。赵汝鐩作为江湖诗派之一员,有《野谷诗稿》传世,存诗近三百首,于时颇负盛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