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 其六 (怀德)王侍中粲
炎刘遭厄运,豺虎纷西京。
逝将适荆蛮,喟然背井情。
泾渭淆清浊,伊洛复纵横。
英雄乃崛起,一扫氛埃清。
小草附大木,窃幸托纤茎。
士为知己心,未言泪先零。
邺都俨熙皞,将致海宇平。
吾辈何匡济,并命荣簪缨。
衢樽侍旨酒,芝盖临层城。
惟应占拔茅,底用哀浮萍。
愿言驻羲御,莫向崦嵫倾。
驰驱奉明时,亦藉贻鸿名。
逝将适荆蛮,喟然背井情。
泾渭淆清浊,伊洛复纵横。
英雄乃崛起,一扫氛埃清。
小草附大木,窃幸托纤茎。
士为知己心,未言泪先零。
邺都俨熙皞,将致海宇平。
吾辈何匡济,并命荣簪缨。
衢樽侍旨酒,芝盖临层城。
惟应占拔茅,底用哀浮萍。
愿言驻羲御,莫向崦嵫倾。
驰驱奉明时,亦藉贻鸿名。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一个知识分子(王粲)离开家乡投奔明主的故事。全诗用生动的比喻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乱世中知识分子的理想与抉择。
开头四句描绘了东汉王朝衰败的景象:汉朝(炎刘)遭遇厄运,董卓等军阀(豺虎)在长安作乱。诗人决定离开中原(荆蛮指荆州),虽然背井离乡让他叹息。这里"泾渭淆清浊"用黄河支流泾河渭河清浊不分,比喻当时善恶难辨的混乱局面。
中间部分写英雄曹操(邺都是曹操的大本营)崛起平定乱世。诗人把自己比作依附大树的"小草",庆幸能追随明主。他说"士为知己心,未言泪先零",知识分子遇到赏识自己的人,还没开口就感动落泪,这写出了古代文人渴望遇明君的真实心态。
最后八句是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在曹操治下,天下太平,文人可以建功立业。"衢樽"指路边供人解渴的酒,比喻曹操广纳贤才;"芝盖"是华美的车盖,描写邺都的繁华。诗人劝自己不要像浮萍般哀叹漂泊,而要像茅草被拔擢那样抓住机遇。结尾他希望时光慢些流逝(羲御是太阳车),让自己能在这个清明时代建立功名。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种"乱世遇明主"的庆幸感。诗人用"小草附大木"的比喻,既谦虚又生动;"未言泪先零"的细节,把知识分子的委屈与感动写得格外真实。最后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展现了古代文人积极用世的精神。这些比喻和情感,今天读来依然能引起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