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宫词》描绘的是古代皇帝举行祭天仪式的盛大场面,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展现了皇家典礼的庄严与华丽。
前两句"国家三岁一郊天,万骑云从锦绣鲜"告诉我们,皇帝每三年会举行一次祭天仪式(郊天),随行的仪仗队规模庞大,像云彩一样铺天盖地,穿着鲜艳的锦绣服饰。这里用"万骑云从"的比喻,既表现了人数众多,又暗示了队伍行进时如云流动的壮观景象。
后两句"陟降圆坛彻黄道,更虚小次待升烟"具体描写了祭祀过程:皇帝登上圆形的祭坛(圆坛是古代祭天的标准建筑),沿着象征天道的黄道行走。最后一句特别有意思,说专门留出一个空位(小次)等待祭天的香烟升起,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古代祭天要焚烧祭品产生烟雾的礼仪,又通过"虚"和"待"两个字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期待感。
全诗短短28个字,就像一幅动态画卷,从宏观的仪式周期、浩大场面,到具体的建筑、路线和礼仪细节,层层递进。最妙的是最后那个等待青烟升起的镜头,让整个庄严的仪式突然有了生动的呼吸感,仿佛能看见所有人屏息凝神仰望天空的瞬间。这种大场面与小细节的结合,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
王仲修
王仲修,成都华阳(今四川成都)人,徙家开封。圭子。神宗熙宁三年(一○七○)进士。八年,以著作佐郎为崇文院校书。同知太常礼院(《宋会要辑稿》卷选举三三之一四)。元丰四年(一○八一),坐谒告淮南时所为不检,冲替(同上书职官六六之一五)。七年,为著作佐郎(《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八)。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勒停。元符三年(一一○○),为其父王圭诉冤,尽复圭故官谥赠。事见《东都事略》卷八○《王圭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