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选郎徐君社长问禄命

太极运两仪,变化万形随。譬彼大垆冶,镕铸一何私。

如何巧智士,谓力能胜之。得时者称贤,势在山可移。

岂知元命中,茫昧不可欺。达人睹其然,不惑复奚疑。

荣华众所艳,弃之轻如丝。寂寞众所去,处之甘如饴。

失马宁非福,亡羊信多岐。渴饮清泠泉,饥食西山薇。

逍遥放情志,身与元化嬉。闻君得秘要,细用此道推。

现代解析

这首诗探讨的是命运与个人选择的关系,核心思想是:人无法用聪明才智对抗命运安排,真正的智慧在于顺应自然、看淡得失。

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理解:

1. 命运如熔炉(前8句)
- 开篇用"太极生两仪"的比喻,说世界就像个大熔炉,万物都被命运熔铸成形。但总有人觉得自己聪明,能靠努力改变命运。诗人反问:那些成功者真是靠能力吗?不过是碰巧赶上好时机罢了,就像愚公移山的故事,表面是毅力,实则是命运使然。

2. 智者的选择(中间8句)
- 看透命运的人不会纠结得失。别人追逐荣华富贵,他们能轻易放弃;别人逃避寂寞清贫,他们却甘之如饴。这里用了"塞翁失马"和"杨朱泣歧"两个典故,说明福祸难料、人生道路本就复杂多变。

3. 理想生活(最后6句)
- 诗人描绘了向往的生活状态:渴了喝山泉,饿了吃野菜,身心与自然合一。结尾调侃问卦的徐社长:与其算命,不如参透这个道理——命运不可强求,但可以选择豁达逍遥的活法。

诗中"饥食西山薇"用伯夷叔齐采薇的典故,暗含保持气节之意;"元化"指自然造化,强调人应顺应天道。全诗用熔炉、移山、失马等日常比喻,把深奥的宿命论讲得生动易懂,劝人放下执念,活得通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