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汤田铺溪边汤泉

下泓堪浴上堪煎,阴火熬成未必然。
海底日升波自沸,偶分一眼作汤泉。

现代解析

当然可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通俗易懂的分析:

《观汤田铺溪边汤泉》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看到的汤泉景象。我们可以分步骤地理解这首诗:

第一句:“下泓堪浴上堪煎”,这句话描绘了汤泉的丰富程度。这里的“下泓”指的是下面的温泉,水温适中,人们可以沐浴。“上堪煎”则是指上面的泉水可以用来煮东西,说明这个地方不仅有足够的温泉供人洗浴,还有足够的热水供人们烹饪食物。

第二句:“阴火熬成未必然”,这句话则揭示了汤泉的形成过程并非易事。虽然人们可以看到泉水沸腾,但这背后可能是由地下的阴火加热形成的,这个过程并不容易,需要时间和自然条件的配合。这也暗示了自然的力量和神秘感。

第三句:“海底日升波自沸”,这句话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诗人可能正在观察泉水从地下喷涌而出的景象,这里的“海底日升”可以理解为泉水内部仿佛有一个太阳在升起,这种能量使得泉水自然沸腾。这是对大自然神奇力量的赞美和描绘。

最后一句:“偶分一眼作汤泉”,这句话再次强调了汤泉的难得和珍贵。这里的“一眼”可以理解为泉眼,诗人表达的是这个泉眼偶然出现,形成了珍贵的汤泉,这是大自然的恩赐,值得人们珍惜和感激。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观察到的汤泉景象,通过丰富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自然的神奇力量和汤泉的珍贵。同时,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自然恩赐的感激之情。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