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陈如晦的赞赏和友谊。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通俗易懂的分析:
首先,诗人用“堂堂六湖”来形容陈如晦的气度和胸怀,就像六湖一样宽广和深邃。接着,“清秋玉壶”则形容陈如晦的品德高洁,如同秋天的玉壶一样清澈透明。
然后,诗人表示自己愿意与陈如晦成为朋友,但不敢自称为徒,因为他认为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和理解。在这里,诗人强调了仁义、弘毅等美德的重要性,认为这些品质是朋友之间应该共同追求的。
接下来,诗人提到“德必有邻”,意思是德行高尚的人自然会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这里,诗人通过比喻来表达他对陈如晦的赞赏之情。他认为陈如晦是一个值得交往的朋友,他的品德和智慧都值得学习和借鉴。
最后,诗人以“二彭其人”来赞美陈如晦,这里的“二彭”指的是古代的两个贤人彭祖和彭殇,他们都是长寿和有智慧的象征。因此,诗人认为陈如晦也是一个长寿而有智慧的人,他的存在对于诗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启示和榜样。
总之,这首诗通过赞美陈如晦的品德和智慧,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朋友的感激之情。同时,它也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鼓励人们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真挚的友谊。
赵汝腾
赵汝腾(?-1261年),字茂实,号庸斋。居福州(今属福建)。生年不详,卒于宋理宗景定二年。宝庆二年,(公元一二二六年)第进士。历迁籍田令。如试职馆,授秘书省正字。累官礼部尚书,兼给事中。入奏前后奸谀兴利之臣,很是切直。后官终翰林学士承旨。汝腾着有庸斋集六卷,《四库总目》传于世。宋太宗八世孙,宝庆二年(1226年)进士。历官差主管礼、兵部架阁,迁籍田令。累官权工部尚书兼权中书舍人。不久被罢免。又用为礼部尚书兼给事中。拜翰林学士。晚年号紫霞翁,景定二年(1261年)卒。谥忠靖。着有《庸斋集》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