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感旧

雁行昔日聚湟中,曾论屯田仿汉功。
事去繁华原似梦,重来童稚半成翁。
沙寒戍迥千山月,夜静楼高一笛风。
几度荒园亭上望,廿年前醉牡丹红。

现代解析

这首诗《西宁感旧》通过今昔对比,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深沉感慨。

前四句写回忆与现实的反差:当年和朋友们像大雁一样齐聚青海(湟中),热烈讨论效仿汉代屯田建功的抱负。如今繁华散尽如同大梦一场,重游故地时,当年的孩童都已变成白发老翁。这里用"童稚半成翁"这个生动画面,瞬间拉出二十年的时光跨度。

后四句用边塞夜景烘托孤独:寒沙、远戍、千山冷月,构成苍凉的塞外画卷。夜静时分高楼笛声随风飘来,更添寂寥。最后回到荒废的亭园——当年牡丹花下醉饮的鲜红记忆,与眼前荒芜形成强烈碰撞。"廿年前醉牡丹红"这个结尾尤其动人,把青春的热烈与暮年的苍凉都凝固在一抹红色里。

全诗妙在将个人命运放在边疆变迁的大背景中,不用直接抒情,仅通过"戍楼冷月"与"醉饮牡丹"的意象对比,就道尽了人生无常的永恒主题。语言看似平实,但每个画面都像老照片般耐人寻味,特别能引发普通人关于岁月、理想、友情的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