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常博寄示沌路七诗李肩吾用韵为予寿因次韵 其七

来时荦荦汉三明(自注:谓余与肩吾、万里。),浦雪江风尔许情。
今度王郎隔湘水,梦馀环佩玉玱琤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收到朋友王常博寄来的七首诗后,模仿其中李肩吾的韵脚写的一首回赠诗。全诗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深厚的友情和思念。

前两句回忆过去:当年我们三人(作者、李肩吾、万里)像汉代三位著名贤臣("汉三明")一样意气风发,在江边共同经历风霜雨雪,结下深厚情谊。"荦荦"形容人杰出不凡,"尔许情"是说情谊如此之深。

后两句转到当下:如今朋友王郎隔着湘水不能相见,只能在梦里听到他佩玉的清脆声响。"环佩玉玱琤"这个细节描写很生动,既暗示朋友身份高贵(古人佩玉象征品德),又通过声音勾起思念,让无形的思念变得可听可感。

全诗短短四句,用"来时/今度"形成时间对比,用"汉三明"的典故抬高友情格调,最后用梦中玉声作结,余韵悠长。这种通过具体场景和声音来表达抽象情感的手法,既含蓄又动人,展现了宋代文人诗含蓄典雅的特点。

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