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花叹用昌黎杏花韵
芍药已尽丰台空,阶前榴花亦自红。
乍开还落炎日里,狼藉其奈掀天风。
京师习俗好花树,中庭罗列家家同。
瓦盆矫屈作寿字,数枝才发无全功。
忆昔梁园掩关卧,閒閒十亩东郊中。
名花千本竹千个,海榴百尺抽芳丛。
三径逶迤向别圃,几间茅屋环青枫。
花时觞咏恣盘礴,清香披拂情何穷。
年来作客废幽赏,风尘奔走随西东。
犹对残英起长叹,抱瓮拟作村居翁。
乍开还落炎日里,狼藉其奈掀天风。
京师习俗好花树,中庭罗列家家同。
瓦盆矫屈作寿字,数枝才发无全功。
忆昔梁园掩关卧,閒閒十亩东郊中。
名花千本竹千个,海榴百尺抽芳丛。
三径逶迤向别圃,几间茅屋环青枫。
花时觞咏恣盘礴,清香披拂情何穷。
年来作客废幽赏,风尘奔走随西东。
犹对残英起长叹,抱瓮拟作村居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北京看到石榴花凋零时的感慨,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赏花生活,表达了对田园闲适生活的向往。
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1. 开头写实景:芍药花谢了,台阶前的石榴花独自红艳,但刚开就被烈日和狂风吹落。北京人爱养花,家家户户都摆着盆栽,有人把花枝拗成"寿"字造型,但这种人工修饰反而让花失去了自然美。
2. 中间回忆往昔:想起以前在梁园(河南商丘)的生活,那里有十亩地,种着上千株名花、竹林和巨大的石榴树。弯曲的小路通向花园,几间茅屋被枫树环绕。花开时和朋友饮酒作诗,享受清香,多么自在。
3. 结尾抒发感慨:如今年纪大了四处奔波,只能对着残花叹气,真想回到乡下当个浇花种菜的老农。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石榴花作引子,带出人生感慨,自然不做作 - 对比手法鲜明:京城盆栽的刻意 vs 乡下花园的自然;现在的忙碌 vs 过去的悠闲 - 语言朴实但画面感强,比如"几间茅屋环青枫"就像一幅水墨画 - 结尾的感叹引起共鸣,现代人也能体会这种想逃离都市的心情
核心是表达:人工修饰的生活不如自然本真的好,繁忙的都市人内心都藏着对简单生活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