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归北山下丛木颓垣未知何人祠也苍凉独步悄然成诗
树中出铃语,觉径经荒祠。
星光满空廊,照见欹残碑。
欲读不能审,悄立回风吹。
轻尘旋成阵,堕叶飘相随。
屋角落鸟羽,草心系虫丝。
人迹一无到,精灵沓来窥。
怜余嗜幽僻,不碍拈吟髭。
明朝脱经过,盥手陈江篱。
星光满空廊,照见欹残碑。
欲读不能审,悄立回风吹。
轻尘旋成阵,堕叶飘相随。
屋角落鸟羽,草心系虫丝。
人迹一无到,精灵沓来窥。
怜余嗜幽僻,不碍拈吟髭。
明朝脱经过,盥手陈江篱。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黄昏归家时,偶然路过一座荒废祠堂的所见所感。全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幽静神秘的氛围。
开头写风吹过树林,发出铃铛般的声响,引出一条通往荒废祠堂的小路。星光洒满空荡的走廊,照亮了倾斜的残碑。这里用"铃语"形容风声,既形象又富有诗意。
接着描写诗人想辨认碑文却看不清,只能静静站立,感受回风吹拂。这时尘土轻轻扬起,落叶随风飘舞,屋檐角落有鸟羽,草尖挂着蛛丝。这些细节描写非常生动,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后半部分写这里人迹罕至,却似乎有精灵在暗中窥视。诗人说自己喜欢这样幽静的地方,可以不受打扰地构思诗句。最后表示明天再来时,要洗手准备香草祭拜。这里透露出对古老事物的敬畏之心。
整首诗就像一幅水墨画,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荒祠的景致,又像一部微电影,通过光影、风声、落叶等元素,营造出既真实又梦幻的氛围。诗人将一次偶然的邂逅写得如此富有诗意,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废墟之美的独特感悟。
黄景仁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