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江补斋侍御巡鹾长芦次禹平韵

析津脉络联神京,白河南注驶且清。
天开地坼三百里,楼橹突起高峥嵘。
晴烟昼腾气霭霭,刻漏夜下声丁丁。
雄关屹立当海口,鲸呿鳌掷谁敢撄。
云帆旧转吴会粟,锁钥西北收专城。
洪波浩溔百万顷,坐令鱼鲔无淰惊。
设官岂徒重筦笇,畿辅要借桓骢行。
我闻利薮俗争骛,豪猾势得操重轻。
大贤当道积弊去,不贵鸷猛惟廉平。
燕云赵魏达齐鲁,管内九月催王程。
芦花雪轻点别酒,柿叶霜染飘前旌。
此时送君乘传出,四境蔼若春风生。
盐梅往往调鼎鼐,伫待妙手归和羹。
野人留眼望天际,法曜正傍台垣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江补斋巡视长芦盐务时的壮丽场景,同时赞美他为官清廉、治理有方。

开头用"析津"(天津古称)和"白河"点明地理位置,描写了从北京到天津三百里水路的气势——白天烟雾缭绕,夜晚更漏声声,雄关巍然矗立在海口,像能震慑鲸鳌般威武。这里既是漕运要道("云帆转吴会粟"指江南粮船),又是北方重要屏障。

中间转折谈到盐务管理:看似富饶的盐区("利薮")容易滋生贪腐,豪强常操纵盐价。但江补斋这样的贤能官员到任后,不用严刑峻法,而是以廉洁公平化解积弊。

后段写送别场景:芦花如雪、柿叶染霜的九月,百姓像沐浴春风般欢送这位好官。诗人用"盐梅调鼎鼐"(比喻治国如调味)、"和羹"(喻政通人和)等烹饪比喻,期待他能施展才能。最后以仰望星空作结,暗喻江补斋如明星般清正光明。

全诗通过壮阔的自然景观与细腻的政治比喻相结合,既展现了盐务重地的战略地位,又歌颂了清官治世的理想。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对"不靠暴力靠廉平"的治理智慧的推崇,这在今天依然值得思考。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