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员常寺 其三

竹识初时种,抽梢今几年。
老僧行挂衲,稚子解分泉。
共惜流光逝,翻悲秋露泫。
出山缘底事,抚物空自怜。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寺院场景,通过竹子的生长、僧人的日常和时光流逝的感慨,传递出淡淡的哀愁和对生命的思考。

前两句写竹子从初种到抽枝的生长过程,暗示时间悄然流逝。"几年"二字透露出诗人对时光飞逝的惊讶。中间四句用老僧挂衣、孩童分泉两个生动画面,展现寺院生活的朴素宁静。"共惜"两句直抒胸臆,将自然景物(秋露)与人生感慨(悲叹)融为一体,露珠仿佛在为时光哭泣。

最后两句是诗眼:诗人自问为何要离开这样清幽的寺院,抚摸着身边的景物,只能独自感伤。这里的"出山"可以理解为离开净土踏入红尘,而"空自怜"则流露出对世俗生活的无奈和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全诗用简单的寺院日常,表达了深刻的人生感悟。竹子、老僧、露珠这些寻常物象,在诗人笔下都承载着对光阴易逝的叹息。语言清新自然,情感含蓄深沉,让读者在平淡的叙述中感受到时光的重量和人生的况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