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大汜李学彭

君殆为李长吉后身,是英才,是哲学,是良师,更奋勉前修,吐出心肝人遽杳;
我欲学韩昌黎辟佛,无迁谪,无挂碍,无恐怖,又专科研究,苦寻烦恼意何居。

现代解析

这首挽诗用现代语言解读,可以理解为对一位杰出友人(李学彭)的深情追思,同时融入了作者对生命与学术的思考。

上联分析:
1. "李长吉后身":将逝者比作唐代天才诗人李贺(字长吉),强调他的才华横溢、英年早逝。就像现代人说"你是当代莫扎特"一样,是最高级别的才华肯定。
2. "三重复排比":连续用"是英才,是哲学,是良师"三个身份定义逝者,像层层推进的镜头——先展现他的天赋,再突出思想深度,最后落到教书育人的温暖形象,立体塑造人物。
3. "吐出心肝":用掏心掏肺的比喻,生动表现逝者呕心沥血做学问的状态,就像现代人说的"用生命在搞研究"。

下联转折:
1. "韩昌黎辟佛":借韩愈反对佛教的典故,暗示作者想用理性对抗死亡带来的痛苦,但实际透露出无能为力——就像现代人明知"生死有命"却依然悲痛。
2. "三无宣言":表面说"无挂碍无恐怖",实则反向表达出深深的眷恋与恐惧,这种矛盾心理很像我们失去亲友时,嘴上说"要坚强",心里却充满不舍。
3. 结尾质问:最后突然转向自我反思:埋头学术研究是否反而让人更痛苦?这个突如其来的疑问,像现代人在忙碌中突然停下自问:"我这么拼命到底为了什么?"

整体魅力:
- 用历史人物作参照(李贺、韩愈),让个人哀思获得文化厚重感
- 排比句式的节奏感,像一声声叹息,传递出哽咽难言的情绪
- 最后跳出单纯悼念,引发对学术人生的哲学思考,使诗歌超越个人情感,具有普遍意义

就像现代人写悼文时,既会回忆逝者的闪光点,也会在悲伤中思考生命意义,这首诗用古典形式表达了人类共通的哀思与困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