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章朋举

相逢便拜十年兄,自此交游得尽情。
草纸抄书传遁甲,竹筒沽酒命添丁。
他时结屋期来往,今日登门隔死生。
从此苕溪明月夜,小舟不复为君停。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悼念好友章朋举的作品,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了两人深厚的友谊和生死相隔的悲痛。

开篇用"相逢便拜十年兄"这种夸张的说法,形容两人一见如故,刚认识就像有十年交情的兄弟。他们一起度过了许多快乐时光:用草纸抄写奇门遁甲(一种古代术数)互相学习,用竹筒打酒庆祝生子这样的喜事。这些生活细节的描写特别真实动人,让读者能想象出两个志趣相投的朋友把酒言欢的场景。

第五六句形成强烈对比:原本约定将来要当邻居("结屋期来往"),没想到转眼间已是阴阳两隔("登门隔死生")。这种从美好约定到残酷现实的转折,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无常。

结尾最令人心碎:以后每当苕溪月明之夜,作者的小船再也不会为这位好友停留了。这个"不停船"的细节,既写实(过去常停船拜访),又象征(友人已逝,无人可访),月光下的小船画面既美丽又哀伤。

全诗没有用任何艰深词汇,就像在和老朋友聊天一样自然。通过抄书、喝酒、停船这些日常小事,把深厚的友情写得具体可感。最后用永远缺席的"小舟停泊"作结,让读者在平淡叙述中感受到撕心裂肺的痛,这种克制的表达反而比嚎啕大哭更有感染力。

高翥

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后改名翥(音同“著”)。字九万,号菊磵(古同“涧”),余姚(今属浙江)人。游荡江湖,布衣终身。是江南诗派中的重要人物,有“江湖游士”之称。高翥少有奇志,不屑举业,以布衣终身。他游荡江湖,专力于诗,画亦极为出名。晚年贫困潦倒,无一椽半亩,在上林湖畔搭了个简陋的草屋,小仅容身,自署“信天巢”。72岁那年,游淮染疾,死于杭州西湖。与湖山长伴,倒是遂了他的心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