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辛巳四月廿六(2001-5-18))
望中青青柳,飞絮送残阳。
古道替人语,何堪又断肠。
向人梦魂渡,是夜风雨旁。
心寒袭翠袖,烟冷映白裳。
远水著萍迹,余英落沧桑。
千山飘不去,万里忆回翔。
故园春何在,如丝泪数行。
东君莫托付,散花更苍茫。
古道替人语,何堪又断肠。
向人梦魂渡,是夜风雨旁。
心寒袭翠袖,烟冷映白裳。
远水著萍迹,余英落沧桑。
千山飘不去,万里忆回翔。
故园春何在,如丝泪数行。
东君莫托付,散花更苍茫。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柳树为引子,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游子对故园的思念和人生漂泊的苍凉感。
开篇"望中青青柳"用柳树的青翠点明春天,但"飞絮送残阳"立刻转向衰败感——柳絮飘飞、夕阳西下,暗示美好时光的流逝。"古道替人语"将古道拟人化,仿佛在诉说离愁,而"断肠"二字直接点出撕心裂肺的痛苦。
中间部分用梦境和风雨营造出孤寂氛围。"心寒袭翠袖"通过身体寒冷反映内心凄凉,"烟冷映白裳"则用冷色调强化这种孤独。萍踪漂泊、落花沧桑的意象,生动展现了人生无常的感慨。
结尾处"千山飘不去"凸显了思念之深,纵使跨越万里也难忘故园。"如丝泪数行"把眼泪比作柳丝,巧妙呼应开头的柳树意象。最后劝东风"莫托付",因为散落的花瓣只会让苍茫感更浓,流露出对命运无奈的叹息。
全诗以柳起兴,通过飞絮、古道、风雨等意象,将自然景物与人生际遇完美融合,语言看似清淡却饱含深情,把漂泊者望乡的缠绵哀愁表达得淋漓尽致。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明明思念却无法归去"的怅惘,让每个有过离乡经历的人都能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