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杂咏 其十二

烟火萧然里巷空,人家半借甓湖中。
凄凉促织喧秋夜,织得愁丝几万丛。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初秋夜晚的凄凉景象,充满了孤独与忧愁的情感。

前两句写的是眼前看到的场景:巷子里冷冷清清,几乎没有人烟,许多人家都靠着湖边生活。"烟火萧然"暗示了生活的萧条,"里巷空"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冷清感。

后两句转向听觉描写:秋夜里蟋蟀(促织)不停地鸣叫,这声音让人感到更加凄凉。诗人用了一个巧妙的比喻,说蟋蟀像是在织布,但不是织普通的布,而是织出了成千上万的"愁丝"——把无形的忧愁比作有形的丝线。

整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通过"空巷"、"借住湖边"等细节,暗示了百姓生活的艰难
2. 用蟋蟀的鸣叫声来烘托秋夜的凄凉氛围
3. 把蟋蟀叫声想象成织布声,又把忧愁比作丝线,这种联想既新颖又贴切
4. "几万丛"的夸张说法,突出了忧愁之深重

诗人没有直接说自己有多愁,而是通过描写环境和声音,让读者感受到这种无处不在的忧愁,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