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在外漂泊的游子回乡扫墓的旅途情景,情感真挚而富有画面感。
首联"新桥河下夜停船,早向瀛东扫墓田"直接点明行程:夜晚在新桥河停船休息,第二天一早就赶往东边的墓地祭扫。简单两句就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事件,让读者瞬间进入场景。
颔联"久客渐惊时序改,何人能了宦情牵"是情感转折。长期在外做官的人突然发现季节变换(暗示离家太久),不禁感慨:谁能真正摆脱对官场事务的牵挂呢?这里道出了所有职场人的无奈——即使思念家乡,也被工作牵绊。
颈联"白云渺渺垂天末,黄叶萧萧堕马前"用两个绝美画面渲染秋意:远处天边的白云,近处飘落的黄叶。一远一近,一静一动,既写景又暗示时光流逝,漂泊者见落叶更易思乡。
尾联"人与归鸦心共远,高城犹在夕阳边"最动人。看着归巢的乌鸦,自己的心也跟着飞向远方;回头望去,故乡的城墙还沐浴在夕阳中。这里"归鸦"与"人"形成巧妙对比——乌鸦尚能归巢,人却只能短暂停留,暗示祭扫后又要离开。
全诗以"行船-赶路-感慨-见景-思乡"为线索,通过夜泊、晨行、白云、黄叶、归鸦、夕阳这些意象,层层递进地展现了一个游子复杂的心境:既有回乡的急切,又有对官场牵绊的无奈,最终定格在"短暂团聚又要分离"的惆怅中。最打动人心的,正是这种每个异乡人都能共鸣的"身不由己"之感。
程敏政
(1445—1499)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