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谢安国归清江
轩冕喜而忧,山林静而閒。
宠辱皆妄事,请看槐梦安。
世人悟此少,低头缚微官。
足跌尚欲趋,翼倦不肯还。
谢公湖海士,着眼高尘寰。
心如玉壶冰,当暑气自寒。
怀璧不愿市,懒上青云端。
亲朋劝之仕,晚出弹其冠。
未令据槐厅,亦合登蓬山。
造物拙用大,束带来侯藩。
掉头厌多事,袖手思故园。
眉间已黄色,镜里犹朱颜。
家住玉笥西,别有壶中天。
千亩稻秫肥,三径松菊繁。
妙得诗酒趣,小作杖屦缘。
鸿飞霄汉外,蝉蜕尘埃间。
我方自窘束,仰屋坐长叹。
仰屋坐长叹。欲仕苦无津,
欲归苦无田。野鹿念丰草,
老骥困短辕。终当抱琴书,
从公掩云关。
宠辱皆妄事,请看槐梦安。
世人悟此少,低头缚微官。
足跌尚欲趋,翼倦不肯还。
谢公湖海士,着眼高尘寰。
心如玉壶冰,当暑气自寒。
怀璧不愿市,懒上青云端。
亲朋劝之仕,晚出弹其冠。
未令据槐厅,亦合登蓬山。
造物拙用大,束带来侯藩。
掉头厌多事,袖手思故园。
眉间已黄色,镜里犹朱颜。
家住玉笥西,别有壶中天。
千亩稻秫肥,三径松菊繁。
妙得诗酒趣,小作杖屦缘。
鸿飞霄汉外,蝉蜕尘埃间。
我方自窘束,仰屋坐长叹。
仰屋坐长叹。欲仕苦无津,
欲归苦无田。野鹿念丰草,
老骥困短辕。终当抱琴书,
从公掩云关。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谢安国的人选择辞官归隐的故事,通过对比世俗生活和田园生活的不同,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束缚的厌倦。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翼倦不肯还")讲的是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当官看似风光但充满烦恼,隐居山林虽然清贫但自由自在。可惜大多数人看不透这个道理,明明已经很累了,还是拼命想当官,就像翅膀都累坏了还不肯回家的鸟。
第二部分("谢公湖海士"到"蝉蜕尘埃间")专门写谢安国这个人。他是个明白人,心像冰壶一样清澈,天生就不适合官场。虽然亲友都劝他当官,但他最终还是选择回到老家。他家在玉笥山附近,有肥沃的田地,种着稻子和高粱,院子里长满松树菊花,可以尽情写诗喝酒、散步游玩,像大雁飞向高空,像蝉蜕去俗世的尘埃。
第三部分(最后几句)是作者自己的感叹。他看着谢安国这么潇洒,自己却很苦恼:想当官找不到门路,想归隐又没有田地。就像野鹿想吃草却找不到丰美的草地,老马想奔跑却被短车辕困住。最后他决定,总有一天也要像谢安国一样,带着琴和书去过隐居生活。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用很形象的比喻说出了一个永恒的道理:与其在官场里委屈求全,不如在田园中自由自在。诗中"心如玉壶冰"、"鸿飞霄汉"这些比喻都很生动,把抽象的道理说得特别具体。最后作者自己的矛盾心理也很有共鸣,让读者感受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